鼓膜穿孔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一面鼓的诞生十四个环节七十多道程序山东
TUhjnbcbe - 2024/4/1 17:45:00
02:21

鼓在我国乐器发展史上占用重要地位,早在古代,人们祭祀时通常都用鼓来驱邪,战争中两军相战用鼓助威增长士气、鼓舞军心。在生活中有敲鼓报更、敲鼓鸣冤、祭奠等用途,与劳动人民生活密切相连。

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仝家村制鼓已有多年历史,“紧紧蒙张皮,密密钉上钉,天晴和落雨,打起一样音”这首制鼓歌在小泊头镇仝家村口口相传。

仝家村制鼓手艺第四代传人仝秀泽介绍,制鼓需要十四个环节七十多道程序,每个环节环环相扣。

第一步:选料。通常是桑木,它是制鼓首选木料,其次是柳木、槐木、枣木。

第二步:木料截断。每节尺寸根据制作鼓的大小均截成40—80公分之间大小的木料为下一步的制作奠定基础。

第三步:拉板。将截好的40-80公分的木料依次拉成半弓形。

第四步:裁板。把拉成半弓形的木料用刨子裁成一样厚薄,这样才能使鼓的音质更匀称。

第五步:烤板。将裁好的板子放烤池内进行烤形。

第六步:晾板。把烤成一定形状的板子从烤池中拿出进行反复晾晒、但不能曝晒。

第七步:严板。做“鼓腔”,板子晾晒好以后再进行“严板”,将弓形的板圆形摆好严齐,凿平刨鼓腔。

第八步:粘合。将木片逐一拼接成桶状,再扎成圆桶。然后用剩余的碎牛皮片熬成牛胶,用来粘合整个鼓的对齐封,这种方法,自古便传了下来,不用一根钉子,就可以扎成密不通风的鼓桶了。然后,在鼓桶里面上下各用一道楠竹圈顶住,外部相应位置也用楠竹圈箍牢,一个结实的鼓身才算制作完成。

第九步:腔、磨、扫。鼓腔粘合好以后须将外皮锵平,然后再磨光,为下一步桐油做好准备。

第十步:选皮。以上准备工作就绪,开始选皮,分三个部分:1.选用上好的牛皮(最好不是养殖的)进行浸泡。春季为3到4天,冬季5到6天,直至牛皮变软、有韧性。2.磨皮,将选好的牛皮刮磨干净,剔除表面的牛毛和赘肉;这是制鼓中最难的一道工序,讲究手上的功夫,用力过大则会刺穿牛皮,用力不足则赘肉刮不干净,影响鼓的音质。没有多年的制鼓功底和磨练难以掌控。3.进行蒸煮后晾干,再将其漫在鼓腔的上下两方,然后将六边标齐。

第十一步:绷鼓面。绷鼓面为上下两面,每面制作时,以牛皮的皮毛面为正面,裁出直径稍大于鼓面的圆形,各边角穿孔、系上拉绳。然后蒙上鼓身,置于木桩上,在木桩与鼓身之间不断嵌入木楔,拉伸牛皮。

第十二步:踩鼓。人踩在鼓面上,以增强负载,调紧拉绳,助牛皮拉伸,直至轻敲鼓面传出洪亮的声响,声音匀称且传得远。踩鼓在这几个步骤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,不但要踩匀,还要边踩鼓边紧皮。

第十三步:订钉。踩完鼓以后要订钉子,用圆形鼓钉订在紧好后的圆形鼓上,检查鼓身是否完全平滑,鼓身在绷鼓时是否失去其准度,再削皮成形。

第十四步:上漆。将鼓身的铁环装好,再绷下层鼓膜。待上下两个鼓面完成后,裁去多余牛皮并打磨干净,然后鼓面上清油、鼓身上红漆。这样鼓身才会又滑又亮,鼓的制作就算完成了。

制鼓老艺人仝秀泽说,制鼓这门手艺已经无法让他割舍,目前将这门手艺传给了自己的侄子仝林建让他继承下去,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。

(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姜斌通讯员刘连坤高士东报道)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一面鼓的诞生十四个环节七十多道程序山东